“一核五化”建体系 明德笃行育人才 --“荣光”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功案例

2024-12-03

“荣光”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以来,按照工作室建设工作目标,“立足我校,植根职教;与时俱进,放眼未来”,积极探索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养及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工作室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养工作不仅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实效,而且促进了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形成了学生教育工作“一核五化”常态教育模式。在本溪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评比活动中,由工作室团队成员杨波、朱盛义、王荣光共同报送的《“一核五化”建体系,明德笃行育人才》德育教育思政案例荣获市一等奖。

图片1 拷贝.png

一、案例名称

“一核五化”建体系   明德笃行育人才

二、案例基本情况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溪县职教中心确立了“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的德育理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德育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德育目标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习惯,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案例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明德 勤学 强技 笃行”校训精神,构建“一核五化”德育体系,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案例解析

(一)德育内容

1.“一核”: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2.“五化”:常规教育管理细节化;学生行为规范制度化;育德于荣活动体验化;部门联动载体多元化;生活成长动态法治化。

学校积极探索“一核引领,五化协同”德育模式,培养师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路径

学校坚持“一核”引领,通过开展“少年工匠心向党 青春奋进新时代”、“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广泛传达和学习,培养学生践行和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和引导措施,形成了我校德育“五化”联动常态教育模式。

1.常规教育管理细节化

做好入学教育,严明学校规章制度。上好开学第一课,立规矩,守纪律,形习惯。把严明纪律、规范行为落实到学习、生活、活动的各方面的细节处。通过班主任、教师、家长,即时掌握学生个体情况,从个体行为表现探查思想动态细节,并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家校共育,细节管理。

2.学生行为规范制度化

明确校园规范,细化要求,制定了校园各方面的规范要求,如:学习形态规范、组织纪律规范、课间行为规范、校园行走规范、就餐规范、住宿规范、活动规范、文明规范等等。新生入学签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班级有学生量化考核标准,学校有班主任量化考核评比方案,注重班级管理的实效,有效激发班主任工作的活力。形成学生心中有尺,有规可寻、有规必守的自我约束的良性道德品行形成习惯。

3.育德于荣活动体验化

思想道德建设要依托于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的活动才更有实效,育德于乐,把传统说教式的教育变为学生亲身的体验才更有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举办各类活动,如:文体类的校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等;专业类的PLC技能竞赛、舞蹈竞赛、计算机技能竞赛等;学业知识类的历史知识竞赛、诗词颂读竞赛等;社会实践类的如劳动教育实践、志愿者社会服务等。在活动中,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和感受,积极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凝聚力,感受到劳动的光荣、技能的宝贵,有效促进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2023年9月27日学校举行“我心向党 放飞梦想”校园艺术节活动,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发挥学校的辐射作用和教育引领作用。用活动点燃激情,用活动凝聚力量,用活动提升素质,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学生感受到的是终生难忘的教育,收获的是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心灵成长。

4.部门联动载体多元化

学校各部门联动,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班班有教育活动、处处有管理监督、时时有规范引导。在制度上规范、在行为上约束、在认识上引导,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打好思想认识和行为的基础。

德育处抓住要点,契合节点,联合学校各部门,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德育载体。把教学过程、党建团建、各类活动等,充分融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如:联合团校工作,上团课,讲思政;结合教学,把技能强国教育纳入教学过程;联合舍务,评比优秀寝室,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校园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各类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精神等。以各种教育载体,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5.生活成长动态法治化

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联合观音阁派出所,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在校园内开展法治宣传和教育活动、联合信息部邀请县公安局网监警官到校做网络安全讲座、在教学楼内张贴法制宣传海报、开展国防教育演讲活动等。

(三)效果及评价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步步推进,学校在逐年提高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遗余力,齐抓共管,成效显著。

清正的校风,浓郁的学风,宽阔的办学思路,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到我校,近年来,每年招生爆满。2023年秋季招生近300人,已达上限。

学校实行实行班级量化评比活动。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优良风气遍校园,文明之花绽放异彩。优秀学生不断涌现,服务社会、贡献青春的青年热情高涨,多名学生多次荣获志愿者服务荣誉。21计算机班王成同学获2023年全国青年防震减灾志愿宣传行动“杰出青年”称号。

学生的专业信念增强,自我管理的约束能力提升,在参加2023年职教高考的177名学生中,有174名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升学率达98%,列全市前茅。本溪县职教中心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获得诸多荣誉,现被辽宁省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四、案例反思

(一)创新点

“一核五化”体系以其鲜明的地域性、主题的系统性、内容的生活性、课堂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德育课程的时效性,为我校德育品牌的建立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其细节化、制度化、体验化、多元化和法治化的特点,解决了德育实施过程中主题泛化、针对性不强和实效性低等问题,将校内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场景化育人与校外实践育人相结合,落实德育目标。

(二)改进措施

德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体系化建设。在德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德立德、以爱育爱、以情触情、以理化人。为了使这种综合影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学校要围绕“党建引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以及德育活动过程的规划、组织、监督与协调。发展“一核五化”积极德育品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为生命成长赋能,为人生幸福奠基。

分享